校园动态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7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时间:2018/3/12 9:58:52  作者:办公室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193  评论:0
内容摘要: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7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1.学校情况1.1学校概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职业学校,是许昌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建安区全民技能提...

河南许昌市建安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7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职业学校,是许昌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建安区全民技能提升培训基地”,2013年挂牌成立“许昌县农广校”、“许昌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校”。该校前身是由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同志于1963年创办的许昌县桂村农业中学,199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许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9年利用项目资金在许昌新区实验学校建教学楼一栋(建筑总面积3507平方米),2010年由桂村老校区搬至新区,与许昌新区实验学校共用一个校园,学生宿舍与新区实验学校共用(5、6楼两层),自建一简易餐厅。2018年2月,建安区政府决定把学校搬迁至许昌护理学校,这样学校将拥有独立校园。2016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全省共二十家),2017年被省教育厅批准招收综合高中班。

1.2 学生情况 

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技能素质培养,开设的专业满足了社会需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大大提高了学校知名度。    

2017年我校在校生1996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620人,成人中专58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阳光雨露培训、移民培训等中、短期培训班1318 人。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9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96.9%;基础课教师45人,占专任教师的48.4%;专业课教师48人,占专任教师的51.6%。有“双师型”教师33人,占专业课教师比例的68.7%;有兼职教师28人,占专任教师的30.1%且全部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学历均在本科以上。专任教师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教师有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3人,占专任教师的13.9%;中级专业技术职务20人,占专任教师的21.5%

1.4设施设备 

学校拥有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大厅、画室、家用电子综合实训室、电子装配室、数控车床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护理实训室(1--5)、种植示范基地、养殖示范基地等各类专业的设施设备。分批次购进530台(套)计算机,80台(套)电子实训器材,70余台车床、护理基础实训系统等,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实训及学校的管理等需要。目前,主要设施设备达3000多台(套),设备总价值3002万元,实训实习开出率达100%。藏书总量为22.3万册。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开齐开足德育课,在校生犯罪率为零;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80.20%,其中语文为76.48%,数学为73.28%,英语80.96%,德育为90.08%。学生在2017年度许昌市职业技能大赛中,6人次获奖,比2016年净增4人次,净增200%;重视体育卫生工作,开齐、开足体育课、音乐课,加强学生体质监控,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达81.5%;规范学籍管理,注重学业水平监控,学生毕业率达100%。

2.2在校体验

学校自然环境幽雅美观,创设了多处具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等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成立了校园安全领导小组,构建安全管理网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学校通过问卷、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超过90%的学生对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实习实训方面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超过93%的学生对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方面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超过95%的学生对在校学习生活、学校安全方面满意度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学校重视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展丰富多样得创业教育活动,进行职业生涯成长规划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强化就业创业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学生管理的跟踪和巡视回访制度,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后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毕,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达99.2%。

2.3资助情况

我校高度重视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以及贫困生助学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工作目标,以实施“免”“补”工作为重点,以社会捐资助学为补充,实行学校补助与社会助学相结合来开展工作。助学金的发放,严格按申请、评选、公示、审核程序进行。2017年度接受资助学生人次50人次。

2.4就业质量

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1)组织保障到位

学校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生就业工作,同时,在就业指导处下设就业创业指导办公室、职业咨询室、入伍预征办公室,负责全校毕业生就业及指导的具体工作,从组织体系上给予了就业充分的保障。 

(2)就业措施得力

学校在就业机制上制定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战略发展机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动态设置专业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制定了贫困生重点帮扶机制,实施“一对一”就业服务,确保了贫困生100%实现就业;制定了就业市场反馈机制,定期开展市场调研,把握就业市场供求规律,提高就业工作的前瞻性和分析预测能力,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就业市场充足 

学校每年采取校企深度合作、订单培养、定制培养的方式,建立起了稳固的适应我校专业特色的毕业生就业基地,保障了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需求。 

(4)就业创业指导有效。

学校采取分阶段分层次教学的方式,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就业创业指导三方面给学生最实用的指导,保障了毕业生正确择业、成功就业、稳定就业。 

(5)就业成绩显著

学校2017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了98%,年终就业率达到了98%,对口就业率达到了100%,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在稳步提升。 

(6)社会评价较高

通过对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调研反馈,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很好,满意度达到96.7%,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达到92.5%。学校对区域经济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社会声誉较高,已经成为多个行业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

2.5职业发展

学校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邀请企业领导和成功校友来校作报告,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根据企业岗位特点,制定了不同专业的职业行为规范。实训场所模拟企业环境,学生通过现场体验,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技能。通过实习就业单位的回访,我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均得到了社会的好评,特别是得到了相关企业的信任。通过对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调研反馈,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很好,满意度达到96.7%,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达到92.5%。学校对区域经济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社会声誉较高,已经成为多个行业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我校现有工艺美术、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畜牧兽医、园林技术、数控技术应用六个专业。 我校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专业建设新机制。通过行业需求调研,适时开发新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坚持“学校围绕市场转,专业围绕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绕需求转”的原则,以培养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对专业建设进行了认真探索和实践。 构建专业建设的校企合作机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从而使所开设专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布局,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适应职业岗位变迁,依据市场需求预置护理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

3.2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基础能力,定位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基础能力课程设置方案。开足基础课,加大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国学经典诵读、音乐等课程的比例,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突出专业能力,为适应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要,结合办学合作项目所提出的能力标准和校企合作办学企业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能力模块课程。建构学生多元专业知识结构体系。通过派送专业人士和骨干教师参加各级“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培训活动,聘请教育专家、行家里手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共同建构了新的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动手能力、行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还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合格人才,用人单位反响好,社会和家长信任度高,保障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突出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将技能训练和创新实践有机结合,形成了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通过“创设—实施—梳理—评价”等步骤,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训练,融解和印证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收到良好的专业课教学效果。在专业实训课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任务驱动、学生行动为中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在文化基础课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角色分配—职场模拟—效果评价”四大环节开展教与学活动,强调教法和学法的创新,师生在做中教、做中学,将教学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完全对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学校依托资源行业优势,积极与行业沟通合作,进行市场需求调查、职业岗位分析,不断探索“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项目教学”等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企业到校参与办学,学校提供场地,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为企业发展量身打造、定制培养所需人才,毕业生直接与生产实践有机接轨,紧密融合,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

教材的选用以大纲为标准,由教务科和教研组长征求专业教师意见,以当年省教育厅推荐用书目录为基础,以国家规划教材为主选用,确保开学前人手一册。

3.3 教师培养培训

我校始终坚持全体教师终身继续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创新理念,坚持全体教师始终接受省、市、县三级培训,实行全员轮岗培训。近三年先后有马大勇等二十余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杨伟杰等二十余位教师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全体教师每年全员参加许昌市人社局组织的“公需科目”培训,达到了专任教师常年培训全覆盖。在教师培养方面,引导教师一专多能,到企业学习,到外校学习,向兼任教师学习,培养了一批像韩安红等新型专业教师。计划选派一批年轻教师进行人工智能方向的专业教师培训。

在教师培养培训方面,我校始终坚持的理念是:保持传统专业教师技术领先 力求新型专业教师努力创新。

3.4 规范管理情况

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方针政策,规范教职工行为, 学校建立了结构合理、责权清晰、分工协作、精干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设立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后勤科、教研科、培训科、人事科等教育管理部门、教学职能部门和研究机构。各职能部门和教研部门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每学期教育管理、教学教研活动计划,并落实到位。

在教学管理方面,制定了《教学工作规范》、《突发时间紧急处理办法》等20余项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处理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为严肃考纪考风,按照《学籍管理规定》、《考试工作规程》等,精心做好考务工作。要求教师按照规定认真批改试卷,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质量分析。对学生考试违纪、作弊现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在学生管理方面,制定了《学生管理规定》、《学生纪律处分规定》等规章制度,引导和规范学生思想和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制定了《班主任考核办法》、《优秀学生干部评比办法》等考核和激励措施。加强学习培训,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学生科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每班每周安排一次主题班会和政治学习,学生处对各班进行评比,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对各班的综合考核中。 

在预算管理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等有关规定和文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区职业中专预算管理办法》,坚持 “以收定支、有保有压、开源节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基本原则,分列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保障了学校各项财务活动正常运行。

在资产管理方面,采购中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经济合同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公开进行招标工作。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物资(低值易耗品)管理暂行办法》,对教学设备实施科学管理,实行责任人登记管理制度,细化资产管理细则,突出“问责制”, 做到“使用有登记,维护要定期,毁损有赔付”。

在风险管理方面,制定了《财务安全管理规定》、《财务资产管理防风险内控制度》,完善会计核算体系与会计报告体系,建立预警机制,力求规避资金风险,切实增加可控性。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政策。对基建投资实行按项目核算、评价制度,基建付款前必须审核项目招标程序的合法性。

3.5 德育工作情况

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特别是近年来,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上级德育工作创新精神,建立了完备的德育工作组织机构和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支部—团委—学生、学生科—班主任—学生、教学校长—教务科—教研室—教师—学生三条德育工作主线。分工明确、责任明晰、上下联动、内外配合的德育工作架构和管理体系,有效促进了德育资源的整合和工作合力的发挥,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我校德育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是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探索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一、建立全员德育活动网络,辐射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且运行有效。全校、全员和全面的德育意识强,对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工作有要求,有落实。

二、校内外联动,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充分利用校外德育资源,建立校外德育基地。与家长、社会密切配合,形成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共创文明校园。

三、德育内容、方法的创新

开设德育课程,并对德育课程学习、考勤、行规表现、体验活动等,进行个人评分、班组评分、老师评分,以落实德育有效性。

用文化体验的方法,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学习《资治通鉴》、《大学》、《中庸》、《论语》等以提升学生道德涵养。

ƒ探索德育工作的规律性,解除德育困惑,研究德育方法,提升德育实效。

④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学生中开展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奉献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信心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推行“五项治理”,即治理长发怪发、治理戴耳环首饰、治理乱班、治理宿舍秩序、治理校园教室宿舍环境。

⑤完善心理咨询室建设,壮大了心理辅导工作人员队伍。做好学生群体心理辅导、个案心理干预等工作。

⑥我校开通校园有线电视网和无线互联网,建立了校园网站,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正确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德育工作单一说教模式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⑦坚持德育寓于各项活动之中,围绕德育工作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6党建情况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学校党支部建立健全了支部工作制度,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党建工作的重大部署,扎实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围绕“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四个专题开展了学习教育和讨论;并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系列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研究制定了《加强党支部工作意见》、《关于全面推行“党员主题活动日”制度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制度,规范了“三会一课”、党员教育管理等基本制度。

创新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推进党建工作取得实效。为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学校党支部结合实际,创新载体,一方面在学校校园网专门设置“党建工作”专栏,大力宣传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党章党规和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在全校营造党建工作宣传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学校党支部根据党章和党的规章制度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工作特点,从党支部概况、党的组织生活、“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质量等方面,汇集相关制度,专门印制了《党支部工作手册》,作为党支部开展日常学习、工作以及进行计划总结的主要载体,为规范和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力推进了我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中职教育办学的新机制,积极与郑州富士康、郑州铁路技师学院、中铁集团等进行校企共建,并与当地许昌郁金香农业有限公司、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金卡特农牧有限公司、河南豪丰机械有限公司、许昌市中医院、许昌市建安区人民医院、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 、五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洪旺生态农业等企业实行联合办学,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培养。

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实行校企合作联席办公制度,实现校企合作实体化。双方共享人力资源,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等方面密切合作,让企业实现人才、经济效益双提升,使学校分享企业资源,实现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整合校企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积极探索实践校企双兼互聘、双向培训、基地共建、顶岗实训等合作项目,建立“共建共管共育共享”的四共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4.2 学生实习情况。

近几年我校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实训实习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学生实习工作中,学校根据上级要求,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详细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书,选择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并选派优秀指导老师跟踪指导。学生本地实习率达到100%。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为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创新,根据省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市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原许昌县政府2012年3月决定成立许昌县职教中心教育集团。我校是主要成员单位。通过集团化运作,加强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教育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加强专业师资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教师水平;不断探索和拓宽人才培养模式和培训模式。通过集团各成员单位的交流和合作,充分发挥集团优势,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提高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专业特点与知名度高、信誉好的郑州富士康、许昌金卡特农牧有限公司、许昌郁金香农业有限公司、郑州铁路技师学院(中铁集团)、河南豪丰机械有限公司、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许昌市中医院、许昌市建安区人民医院、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 、五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单位签定订单培养协议,开展订单培养模式,近三年来为签定订单培养协议的企业和单位输送定向毕业生1000多人。

5.2社会服务

近几年,我校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每年培训人数都在1000人以上,得到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我们经过调查研究,信息收集,分析归纳,已摸清了各时期,不同区域农民在种植、养殖及能源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急于解决的问题,需要培训的内容,并通过多年培训,培育出了高素质,责任心强的培训队伍,从教材编写、授课内容,培训技艺,到实习安排,我们与农民交朋友,所培训的学员已成为本区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的骨干,是本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经济腾飞的基石。2015年以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345人;雨露计划农村实用技术人员1764人;移民技术人员460人。他们大多已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三年来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5600人次,并印有亲民卡4000份,便于用于随时与我们联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技术服务时,我们一方面传授知识、传播文明,进行创业技能和技术指导,下田间、进养殖场解决他们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与农民屈膝谈心,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用我们的经验和智慧协调社会矛盾,使许多人成为高素质的社会管理员和专业合作社优秀管理人员,受到县、乡、村、组干部和农民的广泛好评。专职教师利用培训剩余时间,对近几年培训过的学员进行回访,解决他们在技术、经营管理及市场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走访贫困农民3000多人,了解他们在知识技术方面的需求,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今后准备发展的方向,为以后技术服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5.3对口支援

    我校于2017年5月份共派出教师6人(肖发祥 郑恒亮安松周 王保安 杨松杰 刘景凯)到灵井镇小宫村对19个贫困户进行扶贫。2017年底19户中已经有11户脱贫。

12月1日,根据教体局通知,我校又派出李朗峰(校工会主席)到榆林乡店后李村进行扶贫。

在教育扶贫方面,我校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河南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资助政策明白卡》、微信群、深入到学生家走访等方式进行政策宣传,确保每一个学生及学生家长了解扶贫政策。根据国家政策,我校在校生全部免除学费,其中36人享受助学金资助,9个建档立卡户学生中,7名享受贫困资助,一名自愿放弃,一名毕业班学生不享受自助。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学校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根据学校2016年部门预算,学校预算内拨款能及时到位,主要用于学校人员经费及日常运转等。预算外收入主要用于学校专项业务及项目支出。

6.2政策措施

建安区政府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 “十三五”规划,出台各类文件将职业教育列入政府对相关部门的考核目标;政府重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重视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将职业教育学生入学率作为初中的考核指标。

7.特色创新

我校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同志于1963年创办的,经过五十多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以涉农类专业为主、工艺美术、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并举”的办学特色。

一是办学理念先进:学校以满足、服务农牧业、生态休闲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依托平台,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想,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工作重心,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全省闻名”的中职学校。

二是专业优势突出:学校坚持“主动适应、科学规划、动态调整、注重特色”的原则,优化专业设置,完善专业建设,形成面向农牧业和生态休闲业岗位群,以涉农专业为主体,以美术、计算机等专业为辅助,计划构建护理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的专业格局。  

三是人才培养模式新颖:坚持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思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农牧业、生态休闲业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建设要求,按照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制定专业标准,按照职业标准设置课程标准,真正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隙对接,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又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发展能力的培养。  

四是育人环境优良: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来抓,以适应艰苦行业为前提,培养学生“能吃苦,讲奉献”的职业素养,以“实施书香校园工程、构建德育特色学校”为载体,打造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精细化德育教育工作体系,塑造具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品德过硬、技能扎实、身心健康”的当代中职生。

案例:成立了“建安区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打造了建安区新型职业农民微信群、QQ群交流平台,建安区农业科技小院、益农培训为学员在线学习提供了方便,形成了学员抱团发展,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起到了减投增效的目的。如产业规模提升方面:新增土地流转5.8万亩,合作社社员新增3600人,亩投资成本下降15%,效益增长29%。200人成为技术员,带动农户进行产业化生产。形成了辣椒专业村、土豆专业村、高粱专业村等。深受当地群众和领导好评。培训经验和效果曾多次被新华网、河南电视台、许昌市电视台、农民日报、许昌日报、县情参考报道。多次受到省、市领导表扬,并在省农广校、农业厅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上发言。

案例:送教下乡,跟踪指导。开展“区乡干部+专业教师或技术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开展“2+1”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区乡干部、专业教师、农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的长期联系制度,安排区乡干部、专业教师、农技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跟踪服务指导。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主要问题:学校现有硬件设施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和技能训练的需要。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现代化职业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资源开发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平台需要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开放程度不够。教师接受省市级以上培训的比例较小,尤其是接受高规格、高层次培和出国培训的机会较少,制约了教师对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资源的掌握。

改进措施: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各类项目创建工作,努力争取政府支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从争取专项资金、政府投入、企业支持等多方面开展工作,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区域内企事业单位技能培训中心,不断拓宽教学资源开发的渠道,强化教学资源开发团队的建设。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为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搭建更多的平台,在教师培训的人员安排上进一步做到统筹安排,同时学校制定更科学的考核激励措施,让更多的教师有参加高层次高规格培训的机会。


相关评论
评论者:      验证码:  点击获取验证码
 版权归许昌县职业中专 豫ICP备16001878号-1
Powered by OTCMS V2.91